信息索引號 | 014034703/2022-01258 | 發文日期 | 2022-08-29 | 公開日期 | 2022-08-29 |
文件編號 | 錫府辦〔2022〕52號 | 發布機構 | 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文件下載 | ![]() |
||
內容概述 |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錫山區提升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的通知 |
政策解讀鏈接:http://www.elinfografo.com/doc/2022/08/29/3779597.shtml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錫山區
提升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的通知
開發區、商務區、臺創園管委會,度假區管理辦,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各辦局,區各直屬單位,駐區各條線單位:
《錫山區提升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已經區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8月10日
錫山區提升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關于推動數字經濟提速和數字化轉型的決策部署,推進“一網通辦”改革在更高起點上向縱深發展,加快形成全方位立體式政務服務體系,根據市政府辦公室印發的《無錫市提升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國家和省、市、區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部署,聚焦“一網通辦”目標,堅持改革創新、應用先導、整體協同、區鎮聯動、安全高效原則,以深化數字化轉型倒逼服務方式重塑,以深推場景應用驅動服務供給創新,讓政務服務更便捷、更智能、更高效、更有溫度,不斷增強企業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打造“最錫心”政務服務。
二、總體目標
到2024年,形成比較成熟完備的“一網通辦”服務體系、實踐體系、制度體系,基本形成“服務融合、標準統一、渠道互補、便捷高效”的現代政務服務生態,政務數字化轉型先行示范作用凸顯。“一網通辦”從“可用”向“好用、愛用、常用”轉變,依申請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事項(不含保密事項)可網辦率達到100%,“一件事”上線運行超過50個,“秒辦、秒批”事項不少于20個,“免證辦”事項不少于100個,政務服務好評走在全市前列。
——打造高效便捷政務服務體系先行區。圍繞個人事項和企業經營全周期服務,建立標準統一、數據共享、渠道互補的區、鎮(街道)、村(社區)一體,部門間協同的高效運行機制,全面提升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跨系統、跨業務的政務服務能力。“省內通辦”和長三角“一網通辦”政務服務互通體系基本完成,更大范圍實現“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
——打造精準暖心政務服務體驗示范區。聚焦群眾和企業普遍關注、需求集中的領域,從需求側場景應用出發,以使用者感受為導向,拓展和優化公共服務、便民服務,實現政務服務全方位、立體式覆蓋。以用戶體驗為標準,運用大數據分析,精準把握和科學預判辦事需求,做到線上體現速度、線下感受溫度,服務績效由群眾和企業評判。
——打造智能無感政務服務平臺樣板區。深化一體化平臺建設,推進“云、數、網、端”整合、共享、開放,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服務智能化水平。加快電子證照等政務信息資源互通互認,拓展智能輔助服務、智能材料預審等應用場景,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實現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公共服務事項“就近辦” “掌上辦”“免申辦”。
三、重點任務
(一)持續深化政務服務扁平化改革
1.健全完善政務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著力完善鎮(街道)賦權工作。全面梳理區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建立公共服務事項庫,組織區級部門和鎮(街道)、村(社區)開展公共服務事項認領和辦事指南編制工作,建立完善公共服務事項運行機制。2022年完成公共服務事項認領編制,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可網辦率達到100%。進一步健全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代辦服務體系,豐富幫辦代辦服務內容,突出幫辦代辦服務綜合評估。創新“政銀合作”“政企合作”等服務新模式,建成更多服務時間靈活、就近可辦的代辦服務點,讓代辦服務更加普惠化、便利化。在企業密集度高、需求量大、功能性強的專業園區、商務樓宇設立一站式政務服務“融驛站”(詳見名詞解釋1),將“店小二”式政務服務延伸至企業身邊,量身定制企業登記、項目建設、金融稅務、人才服務、中介服務、科技服務等幫辦代辦套餐,創建企業全生命周期代辦服務鏈。(責任單位:區行政審批局、區委編辦、區科技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稅務局,開發區、商務區,各鎮<街道>)
2.構建15分鐘服務圈。堅持重心下沉,不斷豐富鎮(街道)、村(社區)政務服務中心的服務內容,提升綜合服務能力。2022年形成鎮(街道)“15分鐘醫保服務圈”市級以上示范點全覆蓋,穩步推進村(社區)醫保經辦服務事項全覆蓋。持續更新政務服務自助服務清單,進一步提升智能終端服務能力;擴大智能服務自助終端全區布點范圍,2023年覆蓋全區三級政務服務大廳、城市綜合體、專業園區,實現“智辦在身邊”。加快實施同一事項全區通辦,推動就業創業、社會保障卡申領、異地就醫登記備案和結算等高頻個人事項,以及市場主體登記注冊、涉企經營許可等高頻涉企事項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和長三角區域“一網通辦”,盡快形成“線上一張網,線下一中心,身邊有終端”的15分鐘便利服務圈。(責任單位:區行政審批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開發區、商務區、各鎮<街道>)
3.推進政務服務評價提升。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嚴格落實現場服務“一次一評”和網上服務“一事一評”,實現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政務服務事項、評價對象、服務渠道的“好差評”全覆蓋。推進平臺對接和數據共享,建立督辦通報機制,切實提升主動評價率,實現政務服務評價聯動反饋和差評核實整改、整改回訪三個100%。組建區級“政務服務體驗師”隊伍,廣納民智、廣聽民聲,暢通為企服務、為民服務的辦事渠道,精準定位服務需求,推動辦事場景的迭代升級,提升企業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責任單位:區行政審批局,開發區、商務區、各鎮<街道>)
(二)持續加強政務服務信息化建設
4.整合優化智能化政務服務能力。拓展“網上云辦理”服務渠道,運用“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完善江蘇政務服務網錫山旗艦店等載體建設,緊貼辦事群眾需求,整合各部門業務系統資源,推動政務服務事項的智能化辦理,實現企業群眾足不出戶辦成事,7×24小時隨時辦,建成“一網通辦”線上“總門戶”。2022年,區級可不見面辦理事項占比達到98%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項占比達到100%,建成區級不見面“云踏勘”服務平臺;2023年,區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率90%以上;2024年前,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政務服務事項全面實現“一網通辦”,智能審批事項不少于25個。創新“智能云推送”服務舉措,以企業群眾辦事“感受度”為出發點,在政務服務事項顆?;崂砘A上,對企業和個人辦事特征精準畫像,實現需求精準預判、提前告知、主動服務,讓企業群眾在“無感體驗”中辦成事。2023年,完成用戶業務辦理數據管理平臺搭建,實現企業群眾辦理信息的匯集,建立用戶標簽和畫像庫;2024年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的智能推送和主動服務功能上線,初步實現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的智能、精準、主動服務。構建“線上云客服”服務體系,建設標準統一、內容完備的“一網通辦”知識庫,打造數字化、智能化、一體化的導服支撐平臺,通過“線上智能客服+線下人工坐席”方式,提高“一網通辦”咨詢解答能力,建成區級“一網通辦”總客服。2023年前,完成政務服務事項知識庫建設和人工客服熱線開通;2024年前,全面實現網上、自助機、移動端智能客服上線工作,形成線上智能客服為主,線下人工客服為補充的政務服務咨詢服務體系。(責任單位:區行政審批局、區工信局<區大數據管理局>,各鎮<街道>)
5.加快提升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功能。在區智慧城市數字底座人口信息、市場主體信息等基礎信息資源庫的建設和使用基礎上,推動相關部門和單位政務服務數據應歸盡歸,建成全區統一的政務數據共享交換體系,實現政務數據的統一管理、調度、反饋和監控。加快完成本級業務系統對接,依托區政務服務管理平臺,整合各類政務信息系統,按照“誰建設系統、誰負責對接”的原則,推進部門業務系統融合改造,推動交通、醫療、教育等行業數據歸集,全面打造區級“一網通辦”平臺。使用上級政府部門業務系統的部門積極對上協調,推動政務服務數據開放共享。2022年完成區級部門自建業務系統接入區級“一網通辦”平臺,實現業務數據互聯;2023年實現區級政務服務事項、公共服務事項數據共享接入;2024年持續強化數據賦能,優化政務服務類公共數據應用場景的共享運用。(責任單位:區工信局<區大數據管理局>、區行政審批局、區交通運輸局、區教育局、區衛生健康委、錫山公安分局)
6.創新推進電子證照、電子印章和電子檔案應用。深化電子證照歸集與治理,基本實現政府核發的證照類材料全面歸集入庫,持續提升證照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全面提升電子證照應用支撐能力,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提供電子證照公共驗證服務,強化電子印章的支撐保障功能,推動電子簽名和電子印章在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個人等主體的應用和互認。聚焦深化便民服務,助力優化營商環境,豐富電子證照應用場景,面向多樣化社會需求,促進電子證照、電子印章在服務企業和個人生產活動中的創新應用。2022年電子印章使用覆蓋區、鎮(街道)政務服務體系,為企業和群眾提供電子印章、電子簽名功能,上線運行“掃臉辦”零材料辦理平臺,推動行政許可案卷電子化;2023年建成電子行政許可案卷系統,基本覆蓋“一網通辦”平臺的政務服務事項。對各級政府部門新核發的證照批文等結果材料,一律納入“兩個免于提交”(詳見名詞解釋2)范圍,實現政務服務少交材料或不交材料。2023年,以電子證照、電子印章為支撐,實現不少于100個事項的“零材料”辦理;2024年,進一步完善電子證照社會化應用場景清單,電子證照、電子印章社會化應用領域更加廣泛。(責任單位:區行政審批局、區工信局<區大數據管理局>、區檔案局、區司法局,各鎮<街道>)
(三)不斷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
7.深入推進鎮(街道)村(社區)綜窗改革。按照“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窗口統一出件”的模式要求,全面打造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無差別綜合受理服務大廳,推動企業群眾入一門、進一窗、辦成事。2022年,鎮(街道)政務服務大廳完成綜窗改革;2024年,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實現“全科”政務服務模式,并選優配齊窗口服務人員,提升“全科社工”能力,為群眾提供即時優質高效服務。(責任單位:區行政審批局,開發區、商務區,各鎮<街道>)
8.加快“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圍繞企業和個人成長全生命周期,以政務服務事項顆?;崂頌榛A,分揀形成“企業開辦一件事”、“出生一件事”等標準化服務場景模塊,固化工作流程,全面推行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區內“通接通辦”。完善“一件事”導辦清單和個性化辦事指南,基本實現企業類事項網上辦,個人類事項掌上辦。2023年,新增“一件事”導辦清單不少于300個。對列入導辦清單的“一件事”,按照“申請、評估、賦碼、實施、驗收、推廣”的程序,鼓勵各部門揭榜掛帥,先行先試,成熟一件、上線一件、推廣一件;2024年,“一件事”上線運行超過50個,實現“一網通辦”平臺智能問答精準辦。(責任單位:區行政審批局、區工信局<區大數據管理局>、區衛生健康委、錫山公安分局,各鎮<街道>)
9.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審批機制。探索開展信用審批,將容缺服務和告知承諾事項中申請人承諾履約情況記入信用記錄,作為事中、事后監管重要依據;進一步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依托市級企業信用評價平臺,開展行業信用分級分類監管,豐富企業信用綜合評價結果的運用,進一步發揮信用管理在完善、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方面的作用。2024年,部分政務領域推行容缺服務和告知承諾事項信用審批工作,實現信用審批在政務服務工作中的常態化運行。(責任單位:區發展改革委,區行政審批局)
10.全方位推動精準高效惠企服務。對標國內一流水平,深入推進“證照分離”“告知承諾制”“一業一證”等涉企改革。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進一步豐富涉企智能化應用,實現政務服務事項“一證通辦”“一照通辦”。依托數字化轉型,堅持政務服務和企業服務同向發力,讓企業“高效辦成一件事”成為常態。通過技術和數據賦能,進一步優化企業服務體系,聚焦惠企政策、普惠金融、涉企活動等領域,整合優化應用場景,進一步擴大服務企業覆蓋面。協調推動企業開辦“全鏈通”系統優化,拓展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適用范圍。2022年,完善企業名稱自主申報、經營范圍規范化表述、住所承諾制,提升“即報即辦”和全程網辦能力;推動水電氣報裝等市政服務項目與行政審批實施并聯辦理。(責任單位:區工信局<區大數據管理局>、區行政審批局、區商務局、區科技局、區財政局)
四、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在區政府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統一領導下,各板塊、各部門要對標先進、動真碰硬,把“一網通辦”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改革重點來抓。由區行政審批局牽頭負責政務數字化轉型工程和“一網通辦”相關推進工作,各責任單位要落實一把手責任制,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推進,制定具體落實方案,相關職能部門要主動參與、積極配合,高標準完成承擔任務。
(二)優化要素配置。強化經費保障,及時組建本板塊、本部門“一網通辦”政務服務運維團隊,確保平臺穩定、運行暢通。要抓緊配齊配強專業人才隊伍,著力解決專業力量弱的問題,持續推動數字化素養提升。要加強第三方評估、社會監督評價,不斷提升“一網通辦”應用效能和滿意度。
(三)加大宣傳推廣。加強政務數字化轉型中的典型場景、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工作進展情況等對外宣傳,做好政策宣貫、服務推廣、需求調研和精準推送等工作,充分展示錫山政務數字化轉型成果。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擴大公眾參與,讓改革紅利惠及更多企業群眾。
名詞解釋
1.融驛站:在企業密集度高、需求量大、針對性強的特色載體、商務樓宇設立一站式政務服務“融驛站”,由各載體、樓宇及政務服務部門業務骨干組建“先鋒服務隊”,將“店小二”式政務服務延伸至企業身邊。
2.兩個免于提交:對需要辦事人提供的申請材料,凡是政府部門核發的材料,原則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夠提供電子證照的,原則上一律不再提交實體證照。
本篇文章共有1頁 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