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區公布2022年度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成績單:12家企業入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數量居無錫全市前列;77家企業入圍省級名單,同比增長285%。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成長為細分賽道的“行業頂流”,在錫山產業發展中“挑大梁”。
區委書記方力表示,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錫山將更大力度推進產業強區主導戰略,孵化培育、成長扶持、推動壯大“專精特新”企業,鏈式打造更多優勢領域“小巨人”,更好助力無錫打造新時代工商名城。
技精于專,“小巨人”迸發大能量
傳送帶飛速運轉,每小時最多分揀10萬件包裹,準確率近100%——在位于無錫空港產業園的中通快遞分揀中心,車間里看不到幾個人,海量包裹在智能分揀機上川流不息。
這套讓快遞中心告別爆倉的“分揀神器”,出自中科微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年間,這家企業從“名不見經傳”一躍成為年產值20億元的行業領跑者。公司副總經理奚玉湘介紹,“汗水分揀”變為“智能分揀”,背后是圖像處理、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公司自主研發的8K高速動態條碼識別相機,能有效應對條碼污損、褶皺、變形、模糊等問題,識別準確率在99%以上。公司客戶涵蓋順豐、極兔、中國郵政、京東等國內主要快遞、物流及電商企業,目前正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以實體經濟見長的錫山,去年規上工業產值達到2194億元,同比增長11.4%。其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的中小企業快速成長,激活全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引擎。據統計,去年全區217家“專精特新”企業實現產值721億元、同比增長達24.7%,納稅26.8億元、同比增長37.9%。
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專精特新”企業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和電子信息等行業,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產品市場占有率高,是錫山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構筑“四新四強”產業集群的重要抓手。
發力科創,關鍵技術自主可控
位于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鑫宏業線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制造新能源特種線纜,供應太陽能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及儲能領域。持續創新與迭代升級,讓其產品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公司總經理卜曉華介紹,為提高研發能力,公司建設1000多平方米的新能源特種線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國家CNAS認證實驗室、德國TUV萊茵授權實驗室,目前握有59項有效專利。
推動“小巨人”在細分領域創新練就“獨門絕技”,錫山區一方面鼓勵其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加深合作,開展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攻關;另一方面出臺相關政策,大力引進培養緊缺急需人才。
無錫晶海氨基酸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端氨基酸原料藥,在國內外市場占有率領先。公司與江南大學建立晶海江大聯合研究院,在院士引領下加快研發項目成果轉化。公司還廣納國內外賢才,為前瞻技術提供支撐保障。
錨定關鍵技術自主可控,錫山的“專精特新”企業在科創賽道上持續發力。全區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去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5.14%,累計擁有發明專利289個,建立市級以上研發機構46個,主持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47個。
精準賦能,打造科技企業集群
近期,2023年度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申報政策解讀會舉行。原本只安排了五六十個座位,結果一下子涌進來100多家企業。類似這樣的宣講輔導會,錫山一年要舉辦好幾場。
錫山區先后制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程行動方案》《錫山區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辦實事清單》等,從數字化升級、資金支持、基金投資、要素供給等多個方面,推動更多中小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科技企業集群。對獲評國家級、省級、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分別給予最高50萬元、30萬元、10萬元獎勵;對通過復審的國家級、省級、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再分別給予15萬元、10萬元、5萬元獎勵。2022年,錫山對“專精特新”企業獎勵資金合計達3710萬元。
助力企業做強做大,錫山推出“專精特新金融賦能行動”,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政企合力之下,吉岡精密成為無錫首家北交所上市企業,中科微至成為錫山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錫山還定期舉辦“周周早茶會”,邀請40多位企業家與區委書記、區長面對面暢談發展,解決實際困難;依托企業家協會和第三方服務機構,面向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開展公益服務;給每家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配備服務專員,開展調研和實地走訪,主動協調各方幫助企業解決問題。